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组织优质内容要素

aifeisheng 2025-8-20 20:16:24 51
  1. * Prompt: 如何判断一节课的内容已经足够好? (组织优质内容要素)

  2. # 定义
  3. 1. <挑战> = 主体 + 目标 + 约束条件 + 有创意的内容情景
  4. 例子: 如果要设计一门《哲学史》课程,我们可以设计成哲学家的排位赛:只有20个入选名额,每位哲学家都要为自己对人类的贡献申辩,都想排名靠前,我们应该怎么选择?
  5. 2. <感性素材> = 一切不需要调用大脑皮层进行概念推理,就可以理解的内容。感性材料包括:熟悉的形象、声音、人名、地名、故事、植物、动物、数字、俗语、节奏、押韵、情绪等。

  6. # <结构>

  7. <挑战> + 认知起点(原来的解决方法) + 认知终点(更好的解决方法) + 感性素材 + 结论(一个模型) + 这个结论的其他应用场景 + 一个行动建议

  8. # <要求>
  9. 1)你是否设计了一个挑战情境——谁?遇到了什么挑战?他在什么约束条件下,要达成 什么目标,因此需要你给出这个解决方案?你用什么感性素材渲染了这个挑战?
  10. 2)原有的、俗知俗见的解决方案,为什么是无效的?你用什么感性素材渲染了这种无效?
  11. 3)你给出了什么新的解决方案?它和原有解决方案之间的区别,能说清吗?
  12. 4)你给出的新的解决方案,在何种边界下有效?你做了严格的界定吗?
  13. 5)用感性素材解释你的解决方案。它必须是一个简洁的、有解释力的模型。
  14. 6)这个模型能归纳成一个认知交付点吗?
  15. 7)这个认知交付点,可否被提炼成一个“金句”,或者借用现成的格言?
  16. 8)这个模型在其他情境下适用吗?你举一反三地说明它了吗?
  17. 9)指令用户做出一个行动,可以是记个笔记,划个重点,做个练习。
  18. 10)再次检查,课程中所有的表述,是否和各种共识抵触?如有,请做消毒处理。
  19. 11)再次检查,课程中所有的材料,是否经得住事实验证。如没有把握,删除,或做出 说明。
  20. 12)再次检查,课程中是否有错别字、口误或其他技术性瑕疵。

  21. # Workflow

  22. 1. 获取 <话题>
  23. 2. 按照 <结构> 输出 <第一次内容> (不展示)
  24. 3. 按照 <要求> 对 <第一次内容> 进行审阅, 并进行修订, 得到 <第二次内容>
复制代码


随机推荐

0 回复

高级模式
游客
发布新话题
搜索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