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(IPP)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会议上,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袁晓辉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(AI)在未来社会中的角色及其与人机协作的关系。这次会议以“人工智能与未来世界”为主题,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,共同描绘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图景。
袁晓辉在发言中指出,我们正处在人机协作的新阶段,AI的发展路线图可以分为五个阶段:从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到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AI智能体,再到能够进行创新和组织管理的通用人工智能(AGI)。这一过程中,大模型的涌现和规模法则成为关键,它们不仅提升了AI的智能水平,还带来了诸如思维链和逻辑产生等新能力。
随着AI技术的进步,个人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例如,特斯拉前AI总监Andrej Karpathy透露,他80%的代码是由AI工具生成的。此外,具身智能的发展让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并作出相应决策,如清理溢出的饮料。这些进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,还催生了新的职业形态,如“斜杠青年”和“超级生产者”。
袁晓辉还预测了AI未来发展的三种情景:AI赋能千行百业、AI全面替代人类工作,以及人机共生创造全新产业格局。他特别强调,未来可能出现的“后稀缺”时代,能源和智力的充足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。
在讨论人机协作时,袁晓辉提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,并指出智能时代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。他以日本的创意产业为例,说明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生产活动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。此外,他还探讨了智能时代平台的角色,预测未来的平台将提供各种AI智能体,帮助人们实现创意和生产。
最后,袁晓辉呼吁每个人都要关注价值,成为创作者,有效利用工具,优化工作流,并与他人合作。他认为,在人机共生的时代,拥抱生命的创造力、热情和冲动,将是人类找到价值感的关键。
通过这次发言,袁晓辉不仅为我们展示了AI的巨大潜力,还为我们指明了在未来社会中如何与AI共舞的道路。这场智能革命,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,而我们也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,迎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。